历史人物传记500字初中作文(有哪些历史人物传记值得推荐?)

万里旅行网 2023-03-29 02:55 编辑:yyns 159阅读

一、有没有好的写历史人物的绝美作文?

历史上写竹子的最美文章是?——郭谦的《竹赋》

悠然

描写竹子的古代诗歌名篇很多,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孟郊的《苦寒吟》、刘禹锡的《潇湘神·斑竹枝》、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宋代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清代郑板桥的《新竹》等等。

但专门写竹子的美文(白话文)几乎没有,唐代蒋防创作的一篇散文《湘妃泣竹赋》是文言文,清初诗人吴兆骞创作的一篇《竹赋》,也是文言文。其他古代文人写竹子的散文也是文言文,当代人读起来比较难理解。

北京文化学者郭谦写的《竹赋》,是白话文,诗歌般的语言,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清新靓丽,该文2013年曾被语文出版社选入诵读教材第八册。

《竹赋》原文:

竹 赋

郭谦

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秀;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爽,竹令人清。

竹,非花非草非木。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如浩然正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春夏秋冬不可无竹。

竹子图1

阳春,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能缺少勃勃生气的竹林呢?青翠的竹子,在春雨里窸窸簌簌低语,满目都是水亮亮的清一清影、清光、清声、清韵、清凉、清香,温柔的泥土也添加了一层迷人的景色。

逢夏,老竹新篁,绿荫可人,疏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远望,可以近观,可以团坐。听虫鸣、闻鸟语,获一片悠然自在之心境。

秋至,寒风咧咧,群芳落尽。竹,摇风弄雨,铿然有声,富有生命的弹力,不媚不俗,不卑不亢,凌然有君子之风。

冬来,大雪冰封,万物萧瑟。竹,挺拔如常,新笋在冻土下萌生。每根竹子的使命都是不息地生长,去捍卫大地的四季。

竹,临风不屈,过雨不污,迎电不惊,遇雪不断……无论在荒山野岭,无论在池潭田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能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始终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其色彩、其身躯。

竹,虚心、有节、挺拔、正直,四时如一,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渗发着民族精神之情韵。难怪为世人所喜爱,被历代文人所痴迷。宋代文豪苏东坡曾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生要像竹子那样保持如一的节操,在风雨中挺拔高洁,在逆境中百折不回,在危难里大义凛然。以淡泊明其志,以宁静修其远,留住清气荡乾坤。

人生如竹可鸣笛曲,人生如竹可入诗画。

——写于2006年5月7日大千书房内,该文2010年被《神州》杂志选用,2016年编入郭谦《甘泉清音》散文随笔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二、以历史人物的角度来写初中作文,能算跑题吗?

真实人物,虚构细节,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下面一篇是我的戏作,供参考。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话题作文“爽”,试写一篇历史虚构作文。)

《归去来兮》

陶渊明上任彭泽县令,老百姓很快就认识他了。

因为这个县令时不时从衙署中跑出来,跑到大街上,跑出城,还跑到乡野小路上,坐在田埂上大口大口喘气。

县衙伺候笔墨的小吏,一路狂奔,跟在这位县令身后,还上气不接下气地对着周围的人解释:“大人胸闷症犯了,不打紧,不打紧。”

但是陶县令在田埂上坐一会,立即就变得和蔼可亲起来,问问农人收成怎样,交了田税够不够口粮……有时还会抱着三岁小儿玩耍一会,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每到回去时,他的官服上都沾满尘土,有时还会草茎挂在头发上,但是笑容可掬,还会吟诵几句小诗。

虽然老百姓觉得县令很怪,但判断他是个好官,判案公正,关心百姓疾苦,也不会像前几任县令一出门就带一帮子人,装模做样督促农桑,把田地里的幼苗踩得烂七八糟。

陶渊明“犯病”往往有原因的。最初,新刺史上任,衙门里的人建议陶县令写文祝贺恭维一番,陶县令第一次感到胸闷;后来,豪门望族占了农人的土地要挖湖造园,农人还不敢上告,陶县令知道后胸闷得难受,只好跑到城外透气……

这日,属吏得知浔阳郡督邮将要路过彭泽县,便对陶渊明说:“大人应该穿戴整齐,到城外去迎接……”陶渊明听了,静坐片刻,便脸色苍白,汗如雨下,他快步跑出衙署。小吏知道陶县令“胸闷症”犯了,赶紧跟了去。

只是这次症状比较严重,陶渊明一直跑到田野上,坐到傍晚时分,还是觉得气闷,喘不过气来。小吏只好搀着脸色苍白的县令回来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日大早,小吏过来伺候,发现居所空空,陶渊明不知去向。

小吏找到陶渊明的老家,那是乡野间一处简陋但宽敞的房子。陶渊明倚在竹床上吟诗,神态闲逸,没有半点病态。小吏问:“大人什么时候回去?督邮……”陶渊明摆摆手,指了指窗外,从窗子极目远眺,绿意盎然,农人来往耕作,十分繁忙。

小吏不敢吭声,陶渊明深吸一口气,淡淡地说:“去吧,告诉他们,我不回去了。”

小吏如坠云里,问:“大人胸闷症好了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哪里有什么胸闷症?”

小吏走出来,深吸一口气,有植物清甜的味道、泥土潮湿的气息,果然好闻。

这时,屋内传来声音,原来时陶渊明击节而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归去来兮,敞亮!

归去来兮,舒畅!

归去来兮,爽快!

三、中考作文可以写历史人物吗?应该怎么写?

万万不可

虽然我只是应届中考生,但是我已经试过三次写这玩意翻车了。

初二升初三期末考写一次,20分。

初三开学写一次,20分。

本学期二模写一次,37分。

我的语文老师参与过数次中考作文评卷,她说这类文她一般直接给20分。

初二升初三时,若不是作文分数,我就直接120满分了。

二模时如果正常发挥,作文45—50分,语文116.5—121.5年级第一。

语文老师已经反复强调了不要写这类文,我还挺而走险,结果就翻车了。

不是我作文写得不好,我写的那三篇可以吊打你放出的那一篇。而是不符合很多中考阅卷老师的作文要求。

好像没啥事吧?不好意思,大部分老师还加了一尺杠杆在里边——事例/材料真实

四、有哪些历史人物传记值得推荐?

一说起历史人物传记,人们大多映入脑海的都是一本专门写一个人的专著。无关厚薄,但这本书就写一个人。但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古文的魅力,恰恰寥寥数笔,短短数页,就可以再现一个鲜活的灵魂,还原一段绝艳的生涯。

《史记》,其成就和魅力主要集中在七十二列传里,七十二篇,不仅仅七十二个人物,他们或游侠,或思想者,或名臣,或勇将,或佞人。逍遥的,轰轰烈烈的,豪气的,悲苦的,卑劣的,构成了名著,也说尽了我们当下的人间百态。

作为编年史的《左传》和《资治通鉴》,没有纪传体那样专门的“传记”篇章,但在历史的絮语中,主角还是人,他们怎么活,怎么说,怎么做,而我偏爱编年史,一点儿没有觉得编年史里面的人物传记有何逊色,甚至,对于某些人物的描写,要比纪传体史书中的更丰富,更饱满,用笔墨更多。

如果非要说那些人的传记值得读,那就推荐一下东坡。一个,是他的资料很多,好找,一个,他是个特别有意思,特别丰富,又特别可爱的人。一生的光影,领略了他一个人,就含纳了许多优秀的灵魂的多种生涯。他出过名,入过狱,当过官,援过边,写过文,作过诗,填过词,信过佛,访过道,乐过,苦过,笑过,痛过,一时情深似海,一时苍茫人世,一时豪气纵横,一时凄凉暮气,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就是一群人。

他的文集、诗集、词集、传记、画作,书法,立体性的留存下来,观览他的作品,领略他的才气,体会他的内心,了解他的时代。东坡,是个奇人。就看他吧,看他,赚到了。

图片来自发布善意的网站:Pixabay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