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偶然性的事件(什么是历史事件的偶然性?)

万里旅行网 2023-03-29 23:13 编辑:yyns 277阅读

一、历史是充满偶然性的,有哪些小人物或小事件深刻地影响了历史?

从《金瓶梅》(没看过)里的世界,我们可以想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看到那个曾经在这片土地可能发生各种经验与进程。

你可以根据这些个性格,根据一些地方志或者史料上的只言片语,去脑补出一些平常人生活。

这些人可能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出现在今天我们审视的历史上,可能压根就不能甚至不知道自己可以大叫着去发出声,像文人们一样去呼应超越古今的场域。

但就是这些个杂七杂八,可能在某种视角被劳动为政治意义上的民,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性格,也曾经在真实的领域中进行人类生活的各种实践。他们可能未曾聚焦着什么共识,大抵也没有被写进那推进史书进程的影响里,却无一不在回应着一个王朝为何会最终走向这个样子,或者一个文明为何会没有再能焕发出一种自在生力。

是史书堆积渐久的尘埃,还是尘埃组成了大的,被称之为偶然性的,常常相对于我们所注重的关键词似乎确实是意外或者影响势力较小的,可却也没见谁能真正握住那个神器。

二、什么是历史事件的偶然性?

提到历史的偶然性最好跟必然性一起谈。

历史大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而历史中各种人物的命运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如果没有秦始皇这个人,或者说他统一的过程中时运不济死了,历史不会因为一个人没了而停滞不前。说不定几百年几千年后会出现赵政赵始皇、李政李始皇。

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

恩,我是这么理解的。

三、反方辩题:伟大历史人物的出现及作用是偶然的。如何立论辩解!?

上b站(在知乎也行)搜人民史观。看懂之后你就会写了

四、历史上各类名人的出现是必然的么?比如牛顿?

历史必然性决定的 文明是向前进的 所以即使没有牛顿 也会有猪顿马顿

五、历史是由所有必然创造的,还是一个个的偶然创造的?

任何一个喜欢把所谓的“历史必然性”成天挂在嘴边上的人,其本质必定要么是一个历史宿命论者&一神教信徒或者庸俗唯心主义神棍,要么就是一个一心想要宣扬某个客体“天命昭昭”的舔狗奴才。哪怕这些人嘴上跟你把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和“螺旋进步”之类的话术扯得天花乱坠,你也不用听它们半个字,记住它们不是神棍就是舔狗就完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是个唯物主义者的话,那他恰恰应该相信历史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的。个人认为,用一个更为准确地说法,我们最多只能说历史具有“规律性”和“趋势性”,而非什么“必然性”。尤其是当问题具体到某个特定历史格局和事件的发展与变迁的时候,其过程和结果是高度受偶然性因素影响的。

最后推荐一个在此问题上观点与我相似的回答:

你怎么看待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六、历史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站的格局越高,会发现偶然性越大。

站的格局越低,会发现必然性越大。

站在全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几乎每一个值得记录的重大事件都是偶然的。

七、怎么看待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大势”,或者说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是必然的。

地理条件塑造了民族、文化以及不少历史走势,也确实有很大的必然性。

但是网友们最爱畅想的东西,也就是格局,则充满了偶然性,并不能说某国在某个时代就必然会壮大,或者说某国民民族就必然衰落甚至亡国灭种。

格局这种东西看的是国力和影响力的对比,从近代历史来说直接决定格局的是战争

很多人以为英国崛起真的是因为什么宪政传统、自由思想、海洋法系甚至是英语的“科学性”“包容性”,却忽视了英国从近代开始至今几乎赢下了每一场重大的战争,尤其是与国力相近的国家的战争,比如英西战争(虽然算不上是赢但在战争结束之后还是当时偏弱的英国赚了)、英荷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和一战二战,成功踩着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等对手上位。

近现代英国唯一彻底输掉的重大战争还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果因为美国是讲英语的前英国殖民地,即使英国在20世纪之后衰落了,依然能躺着蹭到美国霸权带来的福利好好享受。

试想下,如果英西战争输了,英国内战输了,英荷战争输了,爱尔兰、苏格兰独立了,我们现世界线中的英国海外殖民地全部变成讲西语、法语、荷兰语的国家,还会有日不落英帝国在全世界呼风唤雨的维多利亚时代吗?

而战争本身就是充满偶然性的,因为一枚马蹄铁导致死了一个重要将领,再导致输掉整场战争都并不是稀奇事,因流矢等意外而死的重要人物在历史上数不胜数,而中了箭、中了枪弹却大难不死的重要人物也同样存在。而重要领袖或者天才将领对于战争有着重大影响,一个决策的偏差就能导致结果产生重大差异。

与此同时,很多重要人物的决策并不是完全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所谓的“理性人假设”),因情感、立场、偏向而做出不符合利益的决策在历史上也有数不清的例子,所谓的“疯王”“蠢王”在历史上也并不少见。

承认这一点并不是陷入了所谓的“英雄史观”反而这才是真正的唯物史观,因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如果真的不存在a,那么也不可能会存在a的完美克隆体b。

世界历史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而这些无数的细节一环扣着一环,只要重要的细节有所变化,都不可能产生完全同样的结果,试想下自己的父亲没有和自己的母亲结婚生子,那么还会有自己的存在吗?这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因此,“没有xxa也必然有xxb”的言论反而才是陷入到了庸俗唯心主义思维当中。

尤其是在网络上讨论具体的国家、民族之间的格局变迁的时候,我们就应当重视历史的细节,去理解具体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样才能正确地去理解历史,而不是随随便便丢下一句说这样的结果就是必然的。

八、英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用偶然和必然来思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懒惰,不过是人类企图在无法理解的随机性世界中寻求一种安慰的主人公心态。

九、历史上有哪些事件具有偶然性(除了巴黎公社的爆发、出现)【最好是高中学到的历史】?

如果认为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那么大部分事情都存在偶然。当然也有很偶然的,巴黎公社是一例,还有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法。如果英国指挥官在早期更有魄力一点,那么大陆军早就被摧毁了;制宪会议事实上“违法”,它根本没权力取邦联条例而代之,只是交易;那些用来证明美国独立于英国的合法性的理由,恰恰是与后来的宪法是相悖的。许多开国领袖根本不对为十三个州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报以希望,比如亚当斯,因为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还有就是历史解释的问题。可以看下彭慕兰如何解释工业革命为何偶然的发生在英国。我们是站在现在眺望时间尺度很大的历史,而且,我们无法想象一件事如果不这么样,那么又会以什么面貌出现,因此自然而然喜欢必然性的解释(巴黎公社也有必然性解释呀,况且巴黎公社本身就可以视为数世纪以来巴黎公社的延续)。但如果缩小时间尺度至“共时”,再把自己放入当事人的视角,就会发现偶然性解释更加合理,每个人都是赌徒,除了一般的因果逻辑,我们什么都解释不了。

诶,还是概率论好。

十、有哪些让你觉得非常惊讶,甚至会觉得世界观完全被颠覆的历史人物或事件?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即使是真实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也许有一些只是事件的表面罢了。谁会真正知道逝去的人们心里究竟想的是什么?偶然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最终我们对一个事件或人物做出的评判,不过是在忽略偶然因素的前提下,以已有事实为基础,经过自己的逻辑和世界观加工的结果。所谓颠覆了自己的观念的事件,其实在相信的时候,就早已默认人们会这样行事了。不能被逻辑接受的记录已被看做自相矛盾抛弃了,留下来的,本来就根植于世界观里。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因为真相总是由现时人们的世界观来定义的,“真相”也会随着时间流变有着不同的解释,那些被偶然性和当事人想法所左右的真相随着流变消失不见不再重要,只是增添了历史的色彩罢了。

这才是震惊之处。

十一、历史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历史的发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举个例子,比如马克思总结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偶然性,因为他可能总结不出,可能是别人总结出;但是就算不是马克思,也会有什么张克思王克思之类的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出来,这是必然性,因为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已经都在那里了,只需要人去总结,批判继承就可以了。其它历史事件同理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符合规律,一定会发生的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中可以发生可以不发生、可以这样发生可以那样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受必然性支配与制约,体现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与补充。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也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二者辩证统一。

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偶然性事件有哪些?

秦始皇偶然病发死在东巡的路上,正好蒙恬蒙武都不在身边,正好赵高带着胡亥跟着,正好临死传位遗书没写完,正好李斯有自己的小九九,正好扶苏以为嬴政对他的成见还没有消除,才传位给了胡亥。只要一方面没有发生,万万不会出现秦国二世而亡的结局。

有哪些重大意义的事件体现了历史的偶然性?

邺都兵变,起因是魏博军小卒皇甫晖赌博失败聚众作乱,一系列隐藏矛盾集体爆发,最终导致后唐庄宗被害,后蜀独立。


产科三重悲剧,英国汉诺威王朝国王乔治三世的长房孙女比利时王后夏洛特因医疗事故一尸两命,当事医生自杀,导致乔治三世没有了孙辈继承人。因乔治三世的长子后来的乔治四世、次子弗雷德里克都夫妻关系破裂而分居,他的三子威廉、四子爱德华两个长年从军的五十多岁老光棍就被逼婚了。当时五王子恩斯特已经结婚了超了哥哥们的车,但还没孩子。乔治四世继位,死后,因为弗雷德里克已经死了,就传位给三弟威廉四世。威廉四世的私生子一箩筐,嫡出的只有两个女儿而且都没养活,四弟爱德华比他先死,于是王位传给了爱德华的独生女维多利亚。因为汉诺威不支持女子继承,汉诺威王位由恩斯特继承。

如果夏洛特没有出意外,将来可能就是英比共主的局面,爱德华不会被逼婚,历史上可能根本没有维多利亚女王这个人了。

有人说:“历史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嗯,为了防止这边因为偶然与必然的哲学定义而扯皮,我这边将偶尔定义为事先难以预测或人类条件下无法预测,或事后看来容易改变的事情。必然则定义为事先可以预测或事后看来无法改变的事情。

然后先说,我认同这个观点。

一切事物总在围观上呈现不可预知性,在宏观上呈现规律性。历史同样如此。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很可能会换个脉络。但生产力发展伴随生产关系改变以及压迫过重产生反压迫这些脉络是不会变的。偶尔会局部倒退,但始终向前。

很多时候,一个历史人物可能只是运气好,可能只是顺应了潮流,然后便成为名将,帝王。也可能有不逊色于他们的人被战场上一支箭射死。

他们或许会改变一个民族几十年的命运,但其实,这些放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并不起眼。自然环境会筛选出适合这片区域的人文思想和政治体系。然后这两者又反过来去影响自然环境。然后产出一个个相关的历史人物,从而组成历史事件。

越微观越具体越难以预测,然而这些不可预测的东西聚集起来的宏观却总是确定的。这便是一种对立的统一,也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运用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