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岳飞背后刻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史料没记载刻字
二、岳飞的母亲真的在岳飞的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吗?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爱国抗金将领,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族,他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家喻户晓,其爱国精神,深受百姓赞扬与敬仰,他在《满江红》中发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强烈呐喊,气动山河,慷慨激昂,铮铮铁骨,豪情万丈,他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无不令人动容。
而《枪挑小梁王》《红罗义结义》《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等岳飞与岳家军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
岳飞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虽然清贫,岳母仍不忘细心教导他说,要报效国家,岳飞自小识文断字,在名师周侗的精心教导下,精通韬略武艺了得。金兵入侵,国破山河碎,岳飞毅然从军,保家卫国收复失地!
民间流传,为教会儿子时刻谨记报效国家为国竭尽忠诚,岳母便在岳飞的后背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母刻字成为了一段佳话,被世人广为传颂,脍炙人口。然而,岳母刺字并没有相关的史学证明材料,真相无从得知。
根据相关史书记载了岳飞背后的确刻有文字,所刻之字不是众人所说的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精忠报国与尽忠报国,最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文字的组合上,却稍许不同,精这个字呢,用作形容词表示用心、专一,尽作为动词意为竭尽全力,尽忠与报国相对应,讲究对仗,工整,而精忠报国却少了这层对应关系。
看过黄晓明主演的电视剧《精忠岳飞》的朋友呢,应该有注意到剧中岳飞背后刻的是“尽忠报国”,这是有事实根据的。为什么会被大家误认为是“精忠报国”呢?据说呀岳飞战功赫赫,宋高宗曾赐于他是一面题有“精忠岳飞”四字锦旗,表示对他的嘉奖。久而久之呢,人们常用精忠二字来形容岳飞的伟大忠贞气节。
到了明清时期,加之众多与岳飞相关的书评文章,误用精字影响力逐渐扩大,民间渐渐将岳飞背后所刻之字流传成了“精忠报国”,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误以为是精忠报国,念错了将近有百年之久。
“尽忠报国”这四个字是岳飞的人生信条,也是岳飞传奇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戎马一生不忘青史丹心,将民族国家放在了首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舍小家为大家,带领他的岳家军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岳家军所向披靡,敌人见了都闻风丧胆,不得不叹息“憾山易,撼岳家军难”。
不论时光如何消逝,岳飞的拳拳爱国之情,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仍然镌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鼓励我们牢记民族大义自强不息。
笔者窃以为,关于岳飞的影视作品还是太少了,现在充斥着电视屏幕的是各种清宫剧、玄幻剧、穿越剧,希望有好的编剧导演与演员,能做出一些关于岳飞的精品影视作品,让我们的年轻人,能更多的去了解这位民族英雄。
三、岳飞背上纹什么字?
《宋史·岳飞传》: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宋史·何鑄傳》:先是,秦檜力主和議,大將岳飛有戰功,金人所深忌,檜惡其異己,欲除之,脅飛故將王貴上變,逮飛系大理獄,先命鑄鞫之。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从宋史来看,岳飞后背纹身应该是:盡忠報國!
杭州岳王庙
而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岳飞的歌曲、戏曲、小说等也常以“精”忠为名,像《精忠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武穆精忠传》,屠洪刚的歌曲《精忠报国》,就连岳王庙内陈列着八段大小不一的柏树化石,也被人称为“精忠柏”,而河南朱仙镇岳王庙的墙壁上也刻有“精忠报国”。
那“精忠报国”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在岳飞的孙子岳珂编写的《岳鄂王行实编年卷》中有这样的记载:绍兴三年,岳飞因为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诏觐见赵构。“帝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以赐之”。可见“精忠报国”由此而来。
四、岳母刺字为什么要刺在岳飞背后啊?岳飞又看不到……
我认为是岳母为了在岳飞战死沙场后辨认尸首用的。
(暂且不考虑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
(仅考虑为何在背上而不是其他部位)
战死沙场,头颅被敌人割去可能性极大,在岳飞不是名将高官的时候,不太可能有人替他收尸。所以需要辨认尸首。
因此就不会在四肢这样有可能失去的部位上。只剩下前胸和后背,好像不用选了。(毕竟在肚子上刻字。。。好疼而且有点难。这是亲妈。)
所以就可以看出岳母是真心实意刺的这几个字。在出发前,就已经做好了让儿子马革裹尸为国尽忠的准备了,只是作为一个母亲,还想见到儿子“最后一面”罢了。
这个出名可能也是岳母故意的。毕竟只有自己这边的随便一个小兵都知道刺了字的是岳飞,才更可能把儿子的尸体运回来吧。
(考虑为何不是别的意图)
为了提醒岳飞,那还不如刺到手上胳膊上这些能看见的地方。谁把备忘录记到背上啊。。
为了作秀,那也应该是能看的见的地方。至少应该是前胸。这样岳飞就可以拉开衣服对别人说我忠心。在背上,你想一下那个画面(奇怪的扭着身子半裸着给别人看???画风突变)。。
纯属个人意见,而且历史上到底刺没刺字我也不知道。
如有问题,欢迎讨论指正
ysy
五、历史上有哪些值得铭记的小人物?
对于岳飞大家并不陌生,南宋时的名将,率领岳家军抵抗金国,但因为宋高宗,秦侩等主张求和,最终被秦侩等人陷害含冤而死。而当时,隗顺正是首都临安的一名狱卒,他对岳飞也是仰慕已久,在岳飞被害后,他冒死将岳飞遗体背出城外并安葬。在他临死前又将此事告诉他的儿子,他相信岳飞一定会被平反的。后来宋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并寻找岳飞遗体,隗顺的儿子便将真相告知官府。岳飞后来被安葬在杭州西湖畔。正是因为隗顺,岳飞的遗体才能被保留下来。
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名琢玉能手,他得到了一块未雕琢的璞玉,便捧着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是一块石头,厉王就砍了他左脚;武王即位后,他再次进献璞玉,玉工仍说是一块石头,武王便砍了他右脚。文王即位后,卞和捧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文王派人询问知道事情后,命人剖开璞玉并雕琢,这就是后来的和氏璧。如果没有卞和的献玉,可能就没有后来完璧归赵的故事了。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却和多年前的一个胡人脱不了干系。安禄山是一个突厥部落的女巫阿使德生下的,他出生那天天上红光亮起,漫山野兽齐鸣天空一颗大流星坠落。很多人都说这孩子以后肯定是大灾星,当时营州刺史派人去打探,如果属实就杀了他,然而随行的还有一个胡人,他提前告诉了阿使德,于是安禄山逃过了一劫,后来安禄山长大后便掀起了安史之乱。可能那个胡人也没想到,他的一念之差改变了唐朝。
六、为什么在(中国通史)里面岳飞及一部分历史英雄人物被否认其事迹的真实性?
不建议年轻人看《中国通史》,吕思勉有点像司马光,写东西是用史料为圣人立言,他不是要告诉你中国历史是什么样,而是要告诉你要做什么样的皇帝,什么样的武将,什么样的文臣才算是好的,。凡是偏离他心目中贤君良将的标准的,他都看不上。这导致了《中国通史》看上去是一本通史,其实是一本涉及帝王将相标准的政治教育书籍。但是大家都知道,专业搞历史的人往往政治能力。。。。。呵呵呵,所以如果看过,洗洗眼睛忘掉好了。
这个方面,很多民国文史哲大师其实带有普遍的指点江山的尿性,胡适、梁启超、章太炎、刘师培、辜鸿铭等等,或多或少都觉得自己乃是中华指路人的感觉。盖因为当时的中华文化,也就文史哲上那点东西了,所以他们自以为就是中华文化继承者了。
七、世界历史上岳飞型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土伯虎 泄腰。
岳飞,我理解,一个是很能打,能打赢别人打不赢的仗,一个是遭奸臣陷害,抱负未酬。
如此,不必远找,岳飞周边多得是。
比如虞允文,两万横江破百万,挽救南宋,还毙敌酋,这是岳飞都不敢想的。结果为奸臣所忌,远离中枢,虞死后,所练北伐精兵,个个精装,令孝宗感叹不已。
比喻王坚,钓鱼一柱而存半壁,更兼毙大蒙古皇帝,挽救全世界人民,更是岳飞都不敢想的。结果为奸臣所忌,被调离,再没有回钓鱼城。钓鱼父老想念不已。
比如余玠。。。。不写了,太多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