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的观雾山元旦节山上有雪么?另外养马峡和白龙宫怎么样? 不要百度搜索的,最好是当地人或者去过的人回答。

万里旅行网 2023-04-28 16:10 编辑:yyns 275阅读

一、江油的观雾山元旦节山上有雪么?另外养马峡和白龙宫怎么样? 不要百度搜索的,最好是当地人或者去过的人回答。

现在观雾山就有雪了,我是住在上面的居民,现在观雾山的水泥路也修起了,上去更方便了。

二、江油最有名的景点是什么?

李白纪念馆

江油李白纪念馆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北郊昌明河畔,占地4万余平方米。昌明河左边是李白纪念馆的主体景区,清莲池东边有醉仙楼,西边从下到上分别是古风堂(历史文物陈列),太白书屋(李白生平陈列馆),故园情,北边则是杜甫堂和李白堂。在杜甫堂左侧则分布布置有诗苑和临江仙馆。在昌明河中游左右分别分布着李白诗意雕塑园和历代名人咏李白雕塑园。“5·12”特大地震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在保留了园林式唐代建筑风貌基础上,还扩大了陈列体量。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较之过去,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主要由纪念展示区、文物保护陈列区、李白文化研究交流区、李白文化普及区和旅游咨询服务区组成。

三、有谁知道江油窦团山建于何年,有什么传说故事。

江油窦圌山,因远看呈圌(chuan)又名圌山,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又名窦圌山。位于江油市北面25公里外的武都镇郊涪江河畔,为川西平原上突兀而起的三座高峰,分别名为:向月峰、飞仙峰、神斧峰。山中古刹---云岩寺,兴建于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寺庙临岩负山,气势磅礴,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及佛道相争,最终形成“东禅林、西道观”,佛道文化与古建筑融为一体的格局,是目前国内寺庙建筑中极为特殊的古建筑群。寺内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0年)建,作工精巧繁复,飞龙盘绕其间,木雕道教人像优美逼真,为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纯木结构转轮经藏,是窦团山文化内涵之精华,八八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寺后孤耸的三座石峰以铁索相连,索桥始建于唐代,现存铁索为清雍正五年所建,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大奇观,高50米的索桥,唯“飞仙可渡”,表演者履于云海雾惟中,惊险绝伦,堪称华夏一绝。

美丽传说-- 李太白上团山

到过江油窦团山的,都看见李白题窦团山诗:“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这两句诗是怎样吟出来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李白从小就喜欢游名山胜景,攀登险峻高峰。团山当时还不姓窦,姓窦那是后来彰明县有个叫窦子明的,他钱找多了,官当厌了,便把团山买了下来,请了些长年给他种地,然后搬上山去享清福,自己也改名窦团。从那以后山才变成姓窦的。李白在匡山读书,每天都远远看见涪江东岸的团山,山势长相奇特,地形陡峭险要活像一头翘鼻狮子卧到那里听匡山学生读书。李白早就想爬到狮子头上看看了。这年三月初三,书院老师放了一天假,让童生们出去踏春。李白高兴极了,便约了两个平日要好的同学一起去团山。那两个同学,一个是城塘太守的儿子高衙内,是个读书不成器的花花公子,但在游山玩水这方面跟李白很合得来。还有一个是匡山后面太华山李老道在俗本家的侄儿李义。莫看他才十六七岁,跟着李老道还学了点舞剑弄棒的手艺。李白也喜欢舞刀舞剑,所以他们也玩得很好。这天他们三个半截子邀邀约约往团山去了。

那时团山半岩上还有 一种会飞的叫“飞狐”的野物,长着两支肉(翅)膀在半山腰飞来飞去。李白他们三个人哪里见过这些东西?高衙内一看“飞狐”飞来飞去,像是要抓他们的样子,就吓得往石缝底下钻。李白胆子大些,叮着“飞狐”看,看它到底要怎么样。看了一阵没有看出要伤人的样子,就同李义两个捡起石头打。结果“飞狐”还是怕他们,绕了两圈,惊叫一声,忽地一下飞跑了。这下他们才把高衙内从石头底下拉出来。

一到山上,眼界开阔,景象一新。向上看,一对巨石如斧砍刀切,并立在云烟内,仿佛来到龙宫大门;往下望,田坎地埂像仙人棋盘,布满房舍村落,真像到了人间天上。李白非常兴奋,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的景致。那两位伙伴这时也露喜色。于是李白提议说:为了不辜负这春光山景,我们来联诗一首,每人各吟两句。高、李二人表示同意,稍加思索后便各抒出二句诗来。

高衙内鼻子还没痛过,摸摸鼻子哼道:飞狐忽凌空,我鼻冒鲜红。李义挺胸叉腰,气势昂昂地接到:投石着弹打,峻岭吾称雄。李白自赏山景,展手抒怀高声朗诵道: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高衙内、李义两人的诗,由于没有跳出表现自己的圈子,所以就被人忘记了。只有李白这两句诗,真实地描绘出团山秀丽景色,被后人刻在山上,留传至今。

四、江油窦团山简介

窦圌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又名圌山。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名。自麓至顶约5公里许,行道迂回盘旋,林木苍翠,景色秀丽。 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题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镌刻于山中石碑之上。窦圌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景区概况

窦圌(chuán)山,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江油市北25公里,距绵阳45公里,是四川省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

· 历史

窦圌山最早叫做“猿门山”,因在南北朝以前,山上猿猴较多,加之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

梁时期,山上就有和尚建立了寺庙,猿猴被赶走,当地老百姓见山体由豆子大的石子构成,山形如圆形粮屯为“圌”,在这一时期称为“豆圌山”。唐朝时期,彰明县(今江油彰明镇)有个叫窦子明的县主簿,觉得圌山清幽奇险,好似人间仙境,便弃官隐居于此,在这里开山辟路,建筑庙宇,修仙炼道,使圌山上殿宇成群,楼阁联翩。而后窦子明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于是“有仙则名”,后人便将豆圌山冠以“窦”姓,名“窦圌山”,李白在访道时,曾题诗“题窦圌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 位置

窦圌山距“九寨沟”、“黄龙”200余公里,在宝成铁路复线和108国道公路之上形,南北走向,长2.8公里,宽1.68公里,面积约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40米,相对高度540米。地理坐标:东经104度49分, 北纬31度55分。

· 看点

窦圌山山颠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惟西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

峰下不远处为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门外有唐李白题赞圌

山石碑一通,谓: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寺内珍藏有道教文物“飞天藏”;“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宋淳熙八年(1181)建,元代至正时重修,车高9.82米,直径7米,上下共四层,上雕塑有天宫楼阁,腰檐上装饰有斗拱,每层雕有执笏人物,形神自如,体态潇洒,衣纹流畅,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更显精美巧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属道教文物。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